【委员风采】季加孚 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
○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肿瘤医院院长
季加孚
2017年4月20日至23日,第十二届国际胃癌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4000名学者来到北京参会。在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作为大会主席,代表中国,作了“关于胃癌防治在中国的进步与挑战”的主旨发言。这个被称为世界胃癌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能够在中国召开,倾注了季加孚的多年心血,他的努力也向世界证明了我国已成为世界胃癌防治的核心力量之一。
抗癌初心终不改
季加孚的母亲就是医生,从小在医院长大的他,早已习惯了有些刺鼻但不难闻的来苏水味道,注射针头、听诊器、血压仪是他童年时光最好的“玩具”。面对穿着白衣大褂步履匆忙的叔叔阿姨,季加孚有种莫名的亲近与向往。加之年少时,他的父亲因病早逝,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志向。带着这股倔强,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季加孚如愿考入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一头扎进浩瀚的医海里。
毕业时,他听从师长建议,选择了新成立的肿瘤外科,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在医院里,季加孚虽然初出茅庐,但获得了大量的手术机会。他肯吃苦,三年住院医几乎没有回过家,就这样他的手术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1987年,他报考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的研究生,复试的题目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这对28岁的季加孚来说早已是驾轻就熟。
2000年,季加孚选择出国深造,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完成了胃癌特异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并在同一年回国。回国后,季加孚进入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推动国内胃癌防治事业。
科学研究逐渐证明,胃癌细胞的转移途径是通过淋巴结,因此,胃癌手术的难点就由切除胃部癌肿扩大到了对淋巴结的清扫当中。“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来说,如果手术不规范,将对患者带来致命危害。淋巴结清扫范围过小,会造成胃癌的复发率增高,而清扫范围过大,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伤,围手术期死亡率就会增加。”
由于胃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紧紧地依附在胃周的血管上,胃癌患者的血管常常会发生各种特殊变异,淋巴结会和变异的血管交织纠缠在一起。在清扫过程中,如果伤及血管,就会造成术中大出血,不能把淋巴结完整地取下来,可能造成癌细胞的残留和进一步的扩散。同时,淋巴结的外形和脂肪组织完全一样,用肉眼难以分辨,这就要求外科医生对胃周淋巴结的走行和分布极其清晰。
当时,我国胃癌外科治疗尚缺乏统一规范和培训机制。季加孚率先制定以关键血管为解剖标志的胃癌D2标准手术规范,创新性提出手术模块化教学方式,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胃癌标准手术巡讲,一做就是十几年。截至目前,该项目覆盖全国27个城市,已培训专科医师一万余人次,规范胃癌手术培养机制,使胃癌根治切除率提高了25%,显著延长了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重要的是,季加孚为中国的胃癌防治打造了一个共享、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此平台上,中国胃癌临床和研究逐步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经过30多年的历练,当年那个上手术台还略感紧张的年轻医生,如今已经成为胃肠肿瘤外科的行业翘楚。在临床上,他技艺超群;在专业领域,他是学科带头人;在科研方面,他承担了许多重要项目,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SCI论文……但这些在季加孚眼中都不是好医生的唯一标准:“我认为,好医生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真正替病人考虑,能被病人认可。”
季加孚对患者的好,医院上下都知道。不上手术的日子,常有慕名而来的患者到办公室门口找他,希望能给看看片子,帮忙提出治疗建议,只要时间允许,他从不会拒绝;微博上,常有人来问诊,他会在微博上给出建议,甚至还会亲自给博友回电话;遇到从外地来的家庭困难的患者,季加孚还会让科里医生开车拉着病人及家属到医院附近找最便宜的旅馆。在癌症治疗,尤其是在晚期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季加孚力求做到这样几点:不给病人增加痛苦,不让病人背负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不给病人增加恐惧。
季加孚始终认为,癌症治疗是一门关于生活的艺术。“治疗不是简单地去除机体上的肿瘤,而是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不但要治病、延长生存期,更要让患者能够在生活中维持一个较好的生存质量,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履职建言十五载
在北京市政协,季加孚可以算是三届元老。履职建言十五载,他始终关注与医疗改革和抗癌治疗相关的问题,他还练就了将本职工作与履职建言有机结合的本领,打出了一套工作加履职相辅相成的“组合拳”。
2012年,季加孚及他的团队耗时36年绘制的北京癌症图谱终于大功告成。“1978年,北京城区仅6000多人被诊断为癌症,而到2010年,猛增到3.7万人,每天约有104个新癌症患者。”这一组组数据一直冲击着季加孚,他也逐渐认识到重视癌症发病增长趋势,提高恶性肿瘤发病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是一方面,但及时发现疾病还需加强呼吁,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重视。”季加孚决定把它拿到政协说一说。2013年,他通过提案,建议完善癌症发病登记系统,并建立恶性肿瘤筛查的长效机制。同时,他还针对北京市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肺癌问题,呼吁颁布控烟条例。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条例在2016年正式颁布实施。
早诊早治是降低癌症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式。针对这一问题,2014年,季加孚继续书写履职“连续剧”,提出完善癌症早诊体制的提案。“本市胃癌和大肠癌患者生存率远远低于日本等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本市患者诊断时以晚期居多,而日本患者诊断时多数为早期,故愈后好。因此,在北京市癌症发病率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早诊早治是最快速有效的预防措施。”季加孚语重心长地说。提案提出后,他并没有坐等办理单位答复,而是积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就在当年,由他亲自主持的“胃癌早诊、规范化治疗及疗效评估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季加孚表示,该研究的结果将在胃癌筛查、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治疗方面提供适合我国患者的规范化方案,并有望在全国推广,更好地为我国胃癌患者进行治疗。
如果说没有早诊早治是延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另一个拖后腿的原因就是昂贵的治疗费用。每次出诊,面对因癌致贫,想要放弃治疗的患者,季加孚都无比心痛。他默默地算了一笔账: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单次住院费用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而上消化道癌症、大肠癌和肝癌的次均住院医疗费用更是完全超出普通癌症患者的支付能力。此外,京籍肿瘤患者交通费、额外餐费等非直接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9%,外地赴京就医的肿瘤患者经济负担要高达19%。“与此相较,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癌症患者的保障水平有限。癌症治疗的花费高、周期长,且很多癌症治疗的先进诊疗技术、新型药品产生的医疗费用,通常不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需要患者自费支出。”为了能够给癌症患者提供持续的医疗费用来源,2014年,季加孚所在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国内首个防癌保险。“通过第三方保险支付,基本医保之外的部分可以得到保障,患者生病的时候,能得到更多补偿。中国除了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外,还应该让商业保险积极参与进来。”季加孚积极为此鼓与呼。防癌险推出的几年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被挽救的因癌致贫的家庭,成为季加孚最大的动力。2016年,他进一步总结经验,撰写提案,建议大力推动以癌症保险为代表的医疗金融解决方案,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而惠及更多的百姓。
在许多癌症患者心中,季加孚被视为最后的希望。他以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高超的诊疗技术、高尚的医师道德和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温暖、光明和福音。季加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曲生命之歌,诠释了白衣天使的真谛和价值。
文章来源:北京观察
图片来源:新华网、北京市政协
责任编辑:魏芯蕊
长按此二维码,
关注北京政协,
郑小宣带你走进政协